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其中“新質生產力”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被提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
“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可以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認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蓬勃發展,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底盤”支撐。
他針對醫藥健康行業的特點,建議進一步制定生物醫藥健康數字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同時構建有效支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的財稅金融政策體系,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并促進研發和應用兩端緊密合作,重點打造一批全國性生物醫藥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加快推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醫藥行業兼具特殊性和專業性
宜制定醫藥數字化的專門法規
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然而具體到醫藥行業來看,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6%的醫藥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起步階段。
“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轉型兼具數字化與醫藥雙重屬性,其加速發展將在法律及監管合規、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及醫學倫理等方面帶來新的挑戰。”李楚源表示,“制藥屬于強監管行業,具有嚴格的行業規范和藥政法規,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待加大力度建立規范和標準。”
他建議,針對醫藥行業的特點,制定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為醫藥企業在藥政法規的框架下開展數字化轉型和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法規性指引。
“醫藥行業具有特殊性和專業性,研發和銷售數據不僅事關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涉及到個人隱私和道德倫理,需要專門施策。”李楚源認為,需要加強生物醫藥健康領域數據安全管理,對于危害國家安全、侵害公共利益、侵害企業數據安全、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等行為,采取防范和制裁措施。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工作部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李楚源建議,可以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轉型模式,加強國家層面協調統籌,并進一步鼓勵地方綜合施策,出臺支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的相關細則,積極推動數實融合,拓寬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空間。
破解不想轉、不會轉、沒錢轉的難題
有待構建多維度支持政策體系
數字經濟的浪潮下,企業主動擁抱趨勢、主動轉型已經成了必選項。近年來,諸多生物醫藥企業將“數字化轉型”上升至核心戰略,但大部分還處于數字化轉型的起步階段,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投入成本大、專業人才缺乏、技術積累不足等因素的制約。
“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人才招募、設備更新等, 我們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轉型成本高、投資回報期長,成為阻礙醫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楚源認為,加快推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轉型,需要解決“沒錢轉”的難題。
為此,他建議,構建有效支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的財稅金融政策體系。
“一方面,可以加強專項財政資金支持,扶持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或者對承擔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減稅或免稅優惠,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李楚源表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政府投資基金等,加大對醫藥健康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引導資金更多向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領域流動。”
針對一些企業存在的“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等問題,李楚源還建議政府部門根據實際,設立“生物醫藥數字化轉型管理咨詢中心”,為企業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引,協調解決相關困難。
“還可以成立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發展相關的協會,加強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機構之間的溝通合作,提高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流動效率,助推數字經濟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李楚源分析說。
數字化賦能醫藥健康產業
廣藥集團加快數智化步伐
在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兩大背景下,生物醫藥健康行業正處在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醫藥電商實現了規模化增長,為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提供了高速發展的契機。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李楚源表示,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他建議,積極探索構建“政府+人才+高校+企業”四方協同創新機制,大力培育既懂制藥又懂數字化的復合型人才,強化人才鏈對產業鏈、創新鏈的核心支撐。
據悉,廣藥集團正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已經將2024年發展主題定為“數字經濟年”,并于去年底成立了廣州市屬國企唯一一家新型事業單位——廣藥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將打造成為數字化科研創新平臺、產業孵化平臺及數字化人才培訓基地,積極探索前沿新型技術的集成融合與創新應用。
廣藥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揭牌儀式
目前,廣藥集團圍繞建設“數智廣藥”已經開展了諸多實踐。如,建立了涵蓋藥材及飲片整個生命周期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追溯體系,并打造了白云山中一藥業醫藥制造數字化車間,實現從工藝設計到車間生產、藥品銷售的全面智能化管理,設備產能提高近148%,人均效率提升289%。
廣藥集團旗下白云山中一藥業醫藥制造數字化車間
在營銷端,廣藥集團還建設了會員營銷大數據平臺,并打造了“穗康健康生活”等C2B服務平臺。康美藥業在國內首創智慧中藥房,在全國投建13個大型現代化智慧藥房運營中心,服務門診醫生 3.3 萬余人,服務患者超 630 萬人。
康美藥業智慧中藥房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必然要求,廣藥集團將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促進數實融合,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源與動力,為‘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李楚源說。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