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4485/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靠近黃果樹瀑布。
任正非的父母是鄉村中學教師,家中還有兄妹6人。任正非中、小學就讀于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
因為父母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所以,任正非的童年雖然是在貧窮中度過,卻是快樂美好的。
1963年,任正非就讀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已并入重慶大學)。在校期間,他把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自學完,接著還學習了邏輯學、哲學和幾門外語。
從軍隊轉業到深圳,事業低谷,婚姻破裂
大學畢業后,任正非當上了建筑兵。那時法國一家公司向東北遼陽市出售了一個化纖成套設備,這是任正非當兵后監守的第一個工程。從這個工程開始,一直到建完生產,任正非才離開。1983年隨國家調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從部隊以團副的身份轉業,來到成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在當時深圳最好的企業之一——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
在這里,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陡坡”:任正非在一筆生意中被人坑了,導致公司200多萬貨款收不回來。那時,內地城市月工資平均不到100元。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在大國企南油集團的鐵飯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經到頭。
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業都出了狀況。他的夫人轉業后進入南油集團領導層,而他在南油下屬企業時由于連續虧損,再加上父母與弟妹和他們同住產生的生活壓力,最終導致家庭解體。任正非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達人生低谷。
此時的任正非,下有一兒一女要撫養,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贍養,還要兼顧6個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來尚長的中年之際的任正非,前行之路陷入無際的迷茫與昏暗。
不惑之年開始創業,肩負重壓,毅然做出抉擇
處于中年危機之中的任正非沒有時間去感傷,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急迫,令任正非迫不得已,走向了一條下海干實事的道路。就這樣,深圳少了一個國企干部,中國多了一個高科技企業的“教父”。
創業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并沒有太多的理想主義,僅僅只是為了糊口、為提高家人生活品質。而這是一個扛著壓力向前、被逼無奈的創業故事。可以說,任正非的創業初期帶著些許悲情色彩。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做程控交換機產品的朋友讓任正非幫他賣些設備,有過幾次經歷,任正非萌生自己干的想法。
1987年,任正非以2.4萬元資本注冊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擬交換機的代理。
在賣設備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中國電信行業對程控交換機的渴望,同時他也看到整個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把持。當時國內使用的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依賴進口,民族企業在其中完全沒有立足之地,43歲的任正非,在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出了他的商業天才,決定自己做研發。
軍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強烈的愛國熱情和保衛領土的敏感和決心,而他在那個時候能夠認識到“技術是企業的根本”,便從此和“代理商”這個身份告別,踏上了企業家的道路。
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倚靠深圳,公司發展迅猛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蠔業村工業大廈三樓,開始研制程控交換機。最初公司員工僅50余人。
當時的華為公司既是生產車間、庫房,又是廚房和臥室。十幾張床挨著墻排開,床不夠,用泡沫板上加床墊代替。
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做累了就睡一會兒,醒來再接著干。這也是創業公司常見的景象,只不過后來在華為成為了傳統,被稱為“床墊文化”,直到華為漂洋出海與國外公司直接競爭的時候,華為的員工在歐洲也會打起地鋪,外國小伙伴無不驚呆稱贊。
1991年12月,首批3臺BH-03交換機包裝發貨。當時公司已經沒有現金,再不出貨,直接面臨就是破產。幸運的是,這三臺交換機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運營。
1992年,華為的交換機批量進入市場,當年產值即達到1.2億元,利潤則過千萬,而當時華為的員工,還只有100人而已。這樣的成長速度,響應了深圳速度的口號,而這樣的盛況只屬于那個時代。
華為像一匹來自深圳的狼,撲進了這個正在高歌猛進的行業。
免費注冊官網網址: http://dwz.cn/2bXyLi好友id:2231248502 ,聚來寶凈賺網購返利,用不用聚來寶網購,價格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自己用聚來寶網購省錢,分享還能賺錢哦!QQ:2231248502,358873646 只要你動動手指,返利省錢賺錢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