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由于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類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義,于此可見。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于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均由腎所主,故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腎在人體臟腑中極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氣、神又是人身三寶,五臟之陰取之于腎陰,五臟之陽取之于腎陽。古人認為“若入房過度,則傷腎,腎精耗傷,流失過多,下元虧虛,腎陰或腎陽偏亢,即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則百病由生”。中醫常把腎的功能衰減作為衰老的征象,所以養生把節制房事作為極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則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則防老抗衰有術。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泄欲,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中指出:“精竭則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告戒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系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指導原則,其意義也在于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于男女間性欲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欲,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以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保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于先天,養于水谷而藏于五臟,若后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永恒的命題,古往今來始終是人類的共同愿望與追求的目標。特別是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繁榮與進步,精神活動的豐富多彩,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對長壽的期盼越來越迫切,對“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追求愈來愈強烈。但是人們怎樣實現健康,如何又能終其天年?惟一正確的途徑就是學習并遵循養生之道。中醫認為,養生的實質就是要做到“形體不蔽、精神不散”。養生的核心是要“調和陰陽”;養生的原則是協調臟腑、保陽益陰;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清靜養神,節欲保精;調息養氣,持之以恒。養生的途徑是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飲食而慎起居、堅五臟而通經絡、避虛邪而安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