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4673/
熱直銷網快訊: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他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一文中,提出了中國企業要“讓我們的中產家庭不必越洋去買馬桶蓋”的要求,同時,也指出了一條基本路徑,即“‘中國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處,而僅僅在于——能否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這一觀點震聾發聵,非常值得直銷企業同仁深思。
說中國消費者消費不理性,顯然有點武斷,吳曉波在文中說:“我的這些在沖繩免稅店里瘋狂購物的、年輕的藍獅子同事們,大概都算是中國當今的中產階層,是理性消費的中堅,他們很難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廣告打動。”這些人之所以在“在并不寬敞的候機大廳里,便滿滿當當地堆起小山般的貨品紙箱”,很顯然有自己獨特的理由。
吳曉波分析說:“很多人買了吹風機,據說采用了納米水離子技術,有女生當場做吹頭發試驗,吹過的半邊頭發果然蓬松順滑,與往常不一樣;很多人買了陶瓷菜刀,據說耐磨是普通鋼的60倍,切肉切菜那叫一個爽,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氣,輕松就可以把東西切得整整齊齊了;很多人買了保溫杯,不銹鋼真空雙層保溫,杯膽超鏡面電解加工,不容易附著污垢,杯蓋有LOCK安全鎖扣,使密封效果更佳,這家企業做保溫杯快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很多人買了電動牙刷,最新的一款采用了LED超聲波技術,重量比德國的布朗輕一半,刷毛更柔順,適合亞洲人口腔使用……最讓我吃驚的是,居然還有三個人買回了五只馬桶蓋。這款馬桶蓋一點也不便宜,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它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最大的‘痛點’是,它適合在所有款式的馬桶上安裝使用。”銀顯然,有了這些理由,即便如筆者這樣常年沉浸在消費指導教育一線、腰包時常羞澀的人,也忍不住要為之打開錢袋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至今有不少企業仍在拿獲得了多少個合格證說事,如這個質量檢驗合格證多少個,那個品牌排行若干名,很少強調消費者的產品使用體驗和真實感受。吳曉波在文中總結道:“其實制造業有個非常樸素的哲學,那就是:做電飯煲的,你能不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黏鍋;做吹風機的,你能不能讓頭發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你能不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松省力;做保溫杯的,你能不能讓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做馬桶蓋的,你能不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凈似玉,如沐春風。從電飯煲到馬桶蓋,都歸屬于所謂的傳統產業,但它們是否‘日薄西山’、無利可圖,完全的取決于技術和理念的創新。在這個意義上,世上本無夕陽的產業,而只有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陷入困境的制造業者,與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戰場上亂碰運氣,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業里,咬碎牙根,力求技術上銳度創新,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憑心而論,直銷企業中有不少口碑極佳的產品,如安利公司的系列產品,無限極公司的系列產品,完美公司的系列產品,玫琳凱公司的系列產品,如新公司的系列產品,……等等。很多直銷業同行只羨慕這些企業的銷售業績驚人,總在獎勵制度、公關方案等上找“秘訣”,殊不知其背后過硬的產品品質,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加入直銷行列的企業的產品,都讓人感到滿意。筆者曾飲用過一種剛獲牌直銷企業出品的飲料產品,結果,擰開其中一支飲料的瓶蓋,發現玻璃瓶口竟有多處鋒利豁口,問題反映給該直銷企業后,得到的回答是“可能運輸問題所致”。如此產品,連最起碼的安全保障都沒有,如何談到讓消費者重復購買呢?
做產品做到消費者心里去,說的很樸素,但卻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中國直銷企業的產品能否也讓人“瘋搶”?人心二字,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