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許多人對素食情有獨鐘,有的人甚至終年不吃肉。事實上,單純攝入素食會導致食物成分比例失調,引起許多疾病。
微量元素缺乏癥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鈣、鐵等主要來自肉食。鋅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飲食中80%的鈣來自奶類,80%的鐵來自肉類和蛋類。素食中鋅、鈣、鐵含量少,其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阻礙鋅、鈣和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維生素缺乏癥
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癥和呼吸道感染;缺乏維生素D易患小兒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脂溢性皮炎和氨基酸代謝障礙、免疫力下降;缺乏維生素K則易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
蛋白質攝入不足
長期缺乏蛋白質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會使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貧血、消瘦、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等。
易患結石
素食中植物纖維的成分較多,可使膽酸的吸收率降低,膽鹽濃度也降低。素食者往往維生素A、維生素E的攝入不足,這兩種維生素缺乏,使膽囊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從而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
附表:
缺鋅 |
素食者鋅的攝入量比非素食者低。缺乏鋅質,會影響兒童發育,并影響免疫功能和性欲。由于植物鋅的生物利用率低,所以素食者應該努力達到或超過鋅的推薦食入量。 |
缺維生素B12 |
維生素B12是造血過程和神經系統所必須的。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螺旋藻類、海生植物、大豆發酵食品所提供的維生素B12是缺乏活性的。長期吃純素者,導致維生素B12嚴重缺乏,進而出現特殊的視幻覺。 |
缺鐵 |
植物食品只含非亞鐵血紅素的鐵,不如肉食中亞鐵血紅素的鐵好吸收。人體對來自植物食品鐵的吸收情況較差,所以雖然素食的含鐵量比葷食高,但素食者體內鐵的存量卻較低。素食還可能導致貧血癥。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兒童和婦女身上。 |
缺鈣 |
對于那些禁食奶制品的素食者,缺鈣情況非常普遍。完全素食者的鈣攝入量則比奶蛋素食者和雜食者都要低。缺乏鈣質,尤其女性,到中年和老年時容易患上骨質疏松癥。 建議:可以多食新鮮蔬菜、大豆、發菜和芝麻,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鈣質。 |
缺維生素D |
如果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會導致鈣大量流失,引起骨胳疏松、佝僂病、骨胳結構脆弱等病癥。 |
缺碘 |
魚類是人體獲取碘的主要食物,但長期不食用魚,容易造成“碘缺乏癥”。 |
蛋白質的質量低 |
素食者攝入蛋白質的質量比較低,雖然素食者可以通過植物獲得與非素食者一樣多的蛋白質,但是植物蛋白的質量比動物蛋白要差一些,賴氨酸等必須氨基酸要少些。 |
熱量低 |
長期素食,由于蛋白質與脂肪嚴重不足,容易引發營養不良。長期吃素的女性所生的孩子往往存在生長發育障礙。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則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脂肪產熱量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是“人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智力發展極為重要。所以長期素食對生長發育迅速的青少年危害較大。 |
記憶力減退 |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怕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以改吃素食,不過根據美國最新醫學研究顯示,長期吃素會因缺乏蛋白質及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導致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疲勞等癥狀。 |
誘發心血管疾病 |
德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過分強調吃素,就會由于營養不均衡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德國的研究人員對部分德國素食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這些素食者體內的膽固醇水平較低,但大部分人都表現出缺乏維生素B12的癥狀,這使得血液中一種被稱為“高半胱氨酸”的成分增加。這種物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調查還發現,不食肉類可能會導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從而對心血管健康不利。 |
食用素食守則
均衡比例 |
五谷或米飯類占2份、蔬菜水果占2份,再加1份豆類食物,便成為備受世界衛生組織、英、美等國衛生部推廣認可的素食比例進餐法。它的好處是可以確保素食者攝取充足的養分。 |
攝取纖維素 |
食物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蠕動,幫肋排出體內廢物及有毒物質,成年人每日攝取食物纖維量應約20~35克。 |
慎選食油 |
醫學調查發現,用油太多、食用油選擇不適當、吃太多的加工素食是不少素食者的通病,同時也是引致高血脂、動脈硬化的禍首。下廚煮食時,除了少下些油分外,橄欖油會是不錯的選擇。 |
注意吃鹽 |
鹽中的鈉會與食品中的鉀共同保持人體水分的平衡,如此才能確保新陳代謝的正常化。但吃太多鹽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因此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選擇低鈉鹽或其他低鹽分醬油。 |
分享美麗健康,共享美好生活!掃描下列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