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3267/
快速膨脹的需求造就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的野蠻生長,行業亂象多、價格不親民、監管措施不完善、消費者購買缺乏理性等,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幾大因素。
安利、湯臣倍健、交大昂立、養生堂、碧生源、天獅、紫光漢沽、椰島等保健品品牌在中國日益家喻戶曉。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對各色保健食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據預測,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行業發展潛力很大。
鄭州萬多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全保對此感到不解,“隨著消費者‘花錢買健康’的養生理念逐漸增強,保健食品也應該成為一種常見消費品,趨于平價。”
采訪中,曾任某保健食品公司營銷經理的賈女士坦言,保健食品的銷售技巧性非常強,“善于抓住消費者心理的業務員業績較為突出。”
作為國家公務人員的陳希一再勸阻父親不要隨意聽信銷售人員強調的產品效果,“我不反對吃保健品,吃點也沒害處,但我痛恨這種不擇手段的欺騙,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望,賺取昧心錢。”
他強調,銷售人員不是醫生,不能給消費者“開處方”。此外,國家有關部門也有明確規定,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許做任何治療作用的宣傳。違反這個規定也屬于違法。
他強調,就目前的行業現狀而言,一方面需要國家加強監管和整頓來保護消費者利益;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也應該掌握科學營養知識,理性食用保健品,絕不能將保健食品等同于藥品,嚴守保健食品的科學用量。
第一,購買時,可以要求銷售單位出具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文件,或要求查看批準文件的復印件。銷售商家在出售商品前必須向相關部門索要批件,這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明確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