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銷10年時間,本人最近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接觸了各個階層的經銷商,其中有些現象之惡劣出乎我的想象力,原總以為中國直銷只是多走了一些彎路而已,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慢慢會走上正軌的,看樣子現在不僅僅是彎路而已,如果再這樣走下去的話,只能是死路一條,其現象有:
一、 人越變越懶:
本人在成都見到這樣的一些直銷人,第一句就問“要不要找人,要找人的制度我不做”,真讓我吃驚,直銷的本質就是找人的事業,我也不知道,中國所謂的直銷高手已經把它演化成了不找人也能賺錢的事業,真是高手,我經常強調的“努力才能成就”的觀點,在高手的眼里成了老古董,天上還真有掉餡餅的事情?如果說,90年代末期,雙軌制度的出現,已經養了一大批懶人的話,最近瘋狂的“滾動”“銷售返利”等做法已經讓很多的人陷入夢境。我曾經說過,直銷人的最大特點是能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和打擊,在任何時候都能陌生溝通,認識很多新的朋友,所以說,直銷是鍛煉人的事業,直銷是人際交往的事業。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要么就是領導人承諾說“你加入吧,下面的人我幫你做或你只要做一條線另一條線我幫你做”;更多人在提倡不找人也可以發財,這樣就迎合了某些人脈關系已經完全損傷的人的心態,但是最終的結果是:跳樓自殺的有,血本無歸的有,越來越窮的人到處都是,現在誰最可憐,我大膽的說,直銷人最可憐,口袋里沒有幾個鋼板,而且還要處處表現出一個成功人士的樣子,把苦水自己往肚子里咽。
二、新人進不來:
我曾經說過,一潭死水的最終結果就是臭掉。現在中國的直銷行業就是一潭真正的死水,新人進不來,任何一個項目都是在那幾個老直銷人中間不停的循環。我曾經在為企業做培訓的時候說“我每次都可以看到那么多熟悉的面孔,在場的300個人中很可能其中有100個是來玩的,反正費用報銷,100人是來抄電話號碼的”,在北京,前門的某家麥當勞是直銷人聚會的大本營,在成都,王府井附近的幾家茶館也是直銷人的聚會中心,這本來是一種很有趣的地域性直銷文化現象,但可惜的是,去那里的任何一個人口袋里都可能揣著數個項目,每個人都是某公司在當地的第一人,所以當你想和某人見面的時候,對方一定會爽快地答應,因為他的目的是想把你溝通進來;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奇怪現象就是:彼此買單現象,你要我加入可以,但你必須加入我的公司做交換,這樣一來,最終的結果是彼此口袋里的錢都流出去了,其實直銷公司也沒有受益,為什么呢?是因為沒有新人進來,不到一兩個月就會在當地市場走不動了,最高興的是茶館老板,但茶館老板也有話說:他們只給我3元水錢,但一坐就是一天,空調費也不夠。
三、 不重視產品:
好產品的三要素是“品質好、價格好、受眾廣”,我們也一直強調,直銷最主要的競爭力之一是產品,可以實際情況呢?產品在很多公司或很多直銷人的心中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道具而已,如果你要和她談產品怎么好怎么好的時候,她就會打斷你,不要和我說產品,告訴我你們的獎金計劃就可以了,一般這樣的人我再也不會繼續和她談下去,但恰恰是這樣的人現在中國直銷市場占有大多數。我一直說,在這個行業很多人有能力把一家直銷公司從零做到大(因為可以采取很多炒作的手段),但很少有人把做大的公司再做強、做久,那是因為一家公司要做強做久的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必須要有不斷重復消費的消費者”,一家公司一定要有很多的消費者來養部分的經營者,如果大家都是經營者的話,這家公司最終的結果就是關門,因為產品只是做了庫存轉移而已。
四、心態越來越浮躁:
也許是中國人太渴望成功了,所以給了很多不法者鉆的空子,讓我們大部分的直銷人都受到過欺騙。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我們那些走了很多彎路的直銷人卻并不吸收教訓去選擇真正穩定、產品好、市場計劃良性的公司合作,而是走向了極端:
1、 對公司極端不信任:
希望每天能見到獎金工資,所以現在出現了日薪的公司,不管這個企業的明天到底怎么樣,也不管我是否傷害了別人,只要我今天賺到錢就可以了。
2、 賺錢的心態越來越急迫:
只去選擇炒作的公司、滾動的公司,甚至現在很多傳統的直銷人士都流失去做異地了,因為他們認為這樣來錢比較快,管他明天怎么樣?直銷人沒有明天,這是現在很多人的心態。
3、 不專一、一女多嫁:
現在一個人做幾家公司已經是太常見了,有些厲害的朋友甚至在做7、8家以上的公司,呵呵,現在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僧多粥少,直銷人轉來轉去就那么幾個,而公司卻越來越多。
也許本人有點頑固或愚笨,我一直認為中國的直銷總有一天會回歸到理性之路上來,理性的直銷一定是以好的產品為導向,輔以穩定良性的市場計劃,再用專業的操作方式真正體現在“消費”兩字,這樣的直銷企業才能做強做久,才是大家真正的合作伙伴。我經常強調一個原則,有四種人永遠不是我的合作伙伴:
1、 找不到人或不愿意找人的人。
2、 不愿意付出自己努力就想發財的人。
3、 不重視產品的人。
4、 心態不好的人。
只有堅持自己的這個理想,直銷的春天才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