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行業整體發展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化:監管依然高壓,牌照依然稀缺,市場依然浮躁,夾縫中依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3、5年。不過,在一些細節上,還是可以尋找到一些發展軌跡:
一、 經銷商自己開盤會越來越多
我認為經銷商自行開盤才是
直銷的真正“原生態”。翻開直銷的歷史,90%以上的直銷企業,其創辦人無一不是直銷商出生。由于國內直銷牌照的高門檻讓許多有心自立門戶的經銷商望而卻步,并誕生了許多“中國特色”的傳統轉型直銷企業,然而,這仍然無法擋住經銷商自行開盤的熱情:
1、 借殼型:由于“康力”系的榜樣效應,借殼可能在未來5年內會成為經銷商自行開盤尋求保護傘的重要方向。如果國家不出臺有關規定來規范這種行為,不排除有第二、第三家企業拿牌企業提供新的“殼”。
2、 寄居型:目前大批內資企業都采取了只要走公司的統一結算平臺,系統可以自帶產品的靈活經營方式。這給有志于自行開盤的經銷商提供了一個比借殼更穩妥,比獨立開盤更安全的運作方式。
3、 獨立型:依然有大批盤子獨立運行。但是由于“做小沒意思,做大睡不著”的行業怪象,這些盤子大都低調運行。由于獨立性運作的盤子營運成本很低,所以高撥出率以及刺激的獎金制度,依然會吸引到一批人參與。
二、新盤的獎金制度越來越“瘋狂”
新盤的誕生,必然伴隨著新的獎金制度,這是直銷發展的歷史規律。直銷法規頒布之前,獲準轉型企業只有少數幾家,獎金制度幾乎都是太陽線的極差制,大量無名無份的企業基本靠雙規制與這些企業競爭。隨著牌照的大量發放,新的獲牌企業基本都采用了原來只有小盤子才采用的雙規制,因此,新盤必須采用更“刺激”的獎金制度,這些新獎金制度的特點為:
1、 更高的撥出率:上個世紀80年代,如新說我們有50%的撥出率來對抗
安利的35%的撥出率,然后安利根據如新的財務報表,說如新實際的撥出率是39%。這場爭論在今天看來是多么的可笑,因為現在50%的撥出率已經是底線了,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60%以上的撥出率!
2、 靜態收益的噱頭:上個世紀末曾經在大陸風行一時的滾動制度,因為其極具誘惑的“投資回報率”,創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財富奇跡,卻也有許多人因此鋃鐺入獄。滾動制度的誘惑就在于就是排隊拿錢,這個特點在21世紀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名詞:靜態收益——也就是說,你即使什么都不干,也會有足夠的回報!當然,操盤者很清楚,如果全部這么玩,崩盤是遲早的事。因此,靜態+動態的盤子(前期滾動后期雙規),也就是現在的分盤制度,應運而生。這種制度中在前幾年的PE類盤子中被玩的風生水起,而現在,有些敢于冒險的拿牌企業,尤其當業績遭遇瓶頸時,也開始大玩“消費返利”“投資致富”了。
三、新的奇跡來自新的差異化產品
前幾年,有幾個差異化的產品,比如衛生巾、能量水杯、量子水、水機,等,創造了中國直銷界的不少奇跡,而未來的幾年里,新的差異化產品,依然有可能給業界帶來驚喜。
我認為,能夠給業界帶來驚喜的產品應該有如下特質:
1、 符合直銷的四大通則:簡單、易學、易教、易復制
2、 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大部分曇花一現的奇跡產品,其原因都是科技含量不高,很容易被別人模仿。
3、 價格適中:隨著信息渠道的越來越開放,偏離價格規律的產品已經越來越難以生存。當然,適中的價格,同時還要滿足直銷行業的高撥出比率,這需要科技含量來支撐。
四、以電子商務模式為誘餌,以招商加盟為手段的直銷類電子商務盤子,將面臨洗牌
以太平洋直購網、杭州異聯為代表的新型電子商務企業,在前幾年不僅吸引了大批
直銷人參與,更吸引了大批傳統生意人。這類企業的共同特點是:以電子商務和異業聯盟相結合的創新商業模式(大都可歸類為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O2O模式),以劃地為界和未來利潤為誘惑進行招商加盟。我認為這類模式將在未來5年內面臨洗牌,原因是:
1、當招商加盟達到一定程度后,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就成為關鍵。而未來的幾年內,恰恰到了考驗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時候。而據我觀察,大部分這類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能力與他們的招商規模相比,都存在巨大的落差。
2、大部分這類企業的盈利模式都十分復雜,涉及的環節眾多。在未來的幾年里,如何落實這些環節,將極大考驗這些公司的執行力。目前來看,這些公司的操作者和人力資源都不足以執行好每個環節。
以上就是對于未來5年中國直銷界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