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3955/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利益,輕視誠信。在利益的驅動下,各種制假售假、商業欺詐、逃債騙貸、學術不端,各種問題肉、地溝油、黑作坊、毒食品,各種欺騙、失信行為屢屢見諸報端,見于網絡。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冷漠、隔膜,麻木不仁的圍觀、見死不救,恩將仇報的救人反被訛,諸如此類一件件沖破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讓社會喪失了應有的基本溫情和溫暖。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昌。失信行為不僅是個人的問題,更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在市場經濟中,追求經濟價值,追求利益本并無過錯,但如果過分強調經濟價值而忽略道德、忽略誠信,最終可能你得到了金錢,卻丟了道德、丟了良心、丟了人格、丟了親情、丟失了朋友,更甚者會因違反法律而丟了自由。
我們知道,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要樹立信譽都并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但毀掉信譽卻輕而易舉,只需要一件事、一句話、一個舉動,別人可能就不會再相信你。并且,信譽一旦被毀,就難再樹立,即使悔過自新、重頭再來,也無法消除別人心中的懷疑和忌憚。
如何樹立誠信,維護良好信譽?這既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剛性執行,讓失信者付出更大的代價,讓失信者處處受排擠、寸步難行,讓失信者沒有市場、無處藏身、無處可逃。也需要信用體系的不斷建設和完善,完善個人、企業、單位的信用情況記錄并和法律并軌,推進信用體系有法可依,對于信用記錄不良和信用記錄有污點的個人和單位,要加大曝光、懲罰和制裁力度。同時,維護良好的信譽更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以誠信為榮、以失信為恥,不做違背良心、道德和法律的事,遠離失信之人、遠離失信之事,才能從源頭上消除不誠信行為。
在越來越重視誠信,越來越重視信譽,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完善的今天,我們更要堅決對失信行為說不。上到政府,領導干部,下到企業、商人、普通老百姓,都應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把誠信當成標桿,共同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快速向前跑。讓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誠信、人人守信的好風氣,讓誠信的暖風吹向每一個人,讓社會變得更加溫暖。 http://www.china-credi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