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有句話叫“兩強相遇勇者勝”,這個“勇”就是心態。2008年4月,我到內蒙古一個普通學校,叫田家炳中學,去給它的高三學生做一場報告。因為這個學校幾乎所有的老師手里都有我的書,據說他們每次開班會時,就拿著我的書給學生讀。所以我的名字,我做的那點事,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們都非常清楚,他們好像感覺我很神秘,都覺得王金戰這個人挺厲害,渴望見到我。
現實中有個現象,叫“尊其師則信其道”,也就是說當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非常尊重的時候,他往往就會對這個老師的觀念和方法特別樂于接受。但是當一個學生很討厭這個老師的時候,即使老師說的是對的,他也不以為然,甚至拒絕接受。我在北京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家長,因為看過我的書,知道我的事,覺得我能幫助他們的孩子走出困境,于是就到北京去找我,見到我就說:“王老師,您一定得幫幫我的孩子。”當他把孩子領到我面前的時候,我就發現一個現象:如果這個孩子對我不了解,他的眼神中就能明顯有排斥,甚至是一種敵視;但如果這個孩子對我比較了解,他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想見到我的愿望,這樣的孩子一來,我幾句話就能把他搞定。這個道理很簡單:我這個人再怎么了不起,學生他又不了解,他的感覺就是一個陌生人突然來到眼前,對他指手畫腳的,這個學生能接受嗎?所以以后呢,只要有家長找到我,我想幫這個學生的話,一般都會對這個家長說,你如果想讓我和你的孩子談一談,并且能在你孩子身上發揮作用,你最好讓你的孩子看看我的書,在網上搜搜我的視頻,當他看完以后,對我的為人、我的觀念和做法都非常認同了,他會產生一種主動要見我的愿望。這個時候他再來見我,我給他正確的指導,效果就會非常好。
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對我是向往已久了,我呢,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同樣一個道理,從他們的班主任嘴里說出來,可能也引起不了他們的重視;但從我嘴里說出來,學生就覺得很新鮮,就能發揮作用。我記得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我一走上講臺,就對臺下的同學們說:“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半小時,保證你們今年高考,每個人至少多得10分。”我的話音剛落,下邊的學生就要開始鼓掌,我說:“你們別忙著鼓掌,等我講完以后,如果你們確信能提高10分了,再用你們的掌聲告訴我。”我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比較狂傲的語氣作為開頭呢?你想想,學生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高考了,而且這群學生又對你崇拜得不得了,甚至把你當神一樣,這個時候,你再搞什么謙虛的東西,對學生的自信心就不利。所以我干脆就說“至少多得10分”,幫學生增長信心。
我演講的主題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說如果把走100里路看成一件事,那么前面走過的90里路,僅僅完成了事情的一半。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什么?是說當一件事情,越來越接近終點和成功的時候,往往越重要、越艱難,所以誰如果能夠在最后的時刻,抓得好、抓得牢,誰就能笑在最后,笑得最甜。但是誰要是在最后的時刻,心態變差、效率下降或者有些事沒有做到位,那么很可能在最后的一段時間敗下陣來。你可能前面一直都做得很好,但就是沒有抓住最后的關鍵時刻,結果失敗了,前面的輝煌和成功,更襯托了這種失敗的悲哀。
我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給田家炳中學的同學們講解了考試心理、考試技巧、考試方法、復習的側重點等,并講了很多我那些成功學生的案例,給臺下的學生們以鼓勵和信心。
一個半小時講完了,我對學生們說:“我給你們講的到此結束,如果你們確信自己能提高10分,請用你們的掌聲來告訴我!但是――限時三分鐘!”結果這個學校將近兩千個畢業生集體起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而且很多孩子,一邊流著眼淚,一邊鼓掌,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掌聲。我看了以后也非常感動,我從學生們那種含著眼淚鼓掌的狀態中,感覺到他們的掌聲,一部分是獻給我的,更重要的是送給自己的,他們要為自己壯行,他們堅信只要按照我說的做,今年高考提高10分絕對沒問題。會后我問學生,你今年能提高多少分?問了幾個學生,都不說是10分了,都說是20分。我感到學生那個勁頭出來了。結果2008年的高考,這個中學破天荒地有四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而且他們的優秀率、平均分都在赤峰地區遙遙領先,創造了他的歷史最高水平。高考結束后,田家炳中學的校長帶著學校的一些老師,專程到北京來感謝我。那個校長認為,是因為我那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才讓學校的高考成績這么突出。我則不以為功勞是我的,因為這個高考結果,是他們全體師生多少年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在關鍵時刻點了一把火,而且我這把火至少沒有起到負面作用。
對于一個群體來講,氣只可鼓不可泄,這個活動使得全校的學生充滿了自信,整體氛圍有了,這個團體的集體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了。由此可見,高考沖刺階段的心態對考生而言有多重要。充滿自信、毫不氣餒,再佐以恰當的方法,就能在高考前最后的兩個月里突飛猛進;畏首畏尾、自暴自棄、放任自流,則必然導致將失敗在距離成功只有10里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