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3404/
不宜加入的十種直銷公司
直銷是一種正常的營銷通路,但到了極度聰明的臺灣人那里,就會變質,正派辛苦在經營的公司卻變少數。
倒閉,騙錢的歪風層出不窮,這也難怪一般社會大眾對這個產業的看法有些偏激。
很慶幸的是,現在正面的報導越來越多,而這些現象,除了惡劣該死的騙子老板需負責外,讓這些社會事件一再發生的另一群人,也是責無旁貸!那就是去加入那些公司的人。
我從不認為那些人是受害者,因為沒有人會拿著槍抵著您領錢去加入吧?況且初期在經營時那些人還很熱衷地一直瘋狂推薦,不是嗎?
為了遏止歪風,我用其他角度來讓您檢驗您想加入或已加入的公司,是不是對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公司失敗?若您是想要永續,正派經營的老板或直銷商,您一定會贊同我發起這“拒絕加入”的活動,若您看了以下的檢驗標準您反對的話,或許您就等著被市場唾棄與遺忘吧!
這類公司就是市場主要的亂源!您只要拿錢加入公司,每個月就給您5%或更高的利息;或拿錢來12個月就全部還本,您什么事都不用作,在家等著領錢就可以啦!用極誘人的高復利來吸金,以后金養前金。
那為什么大眾會相信有高獲利呢?他們用一些粗糙的手法來包裝:如種植蘭花,營銷全球;垃圾變黃金;補昂貴的黑鮪魚;外匯操作等笑死人的說法來騙無知大眾的錢。
我認識一位臺中的醫生,也被高利昏頭,把住宅抵押貸款,投入上千萬的資金,只享受不到幾個月超高利息收入的爽快,就倒閉了…? ?
這類的老板有些的確是好人,但無法專心跟您打拼,他們聽說直銷好像很好賺,例如有人中年轉業開直銷公司且進入前五大,賺錢賺到翻掉;也有直銷公司的老板竟然可以花70億買下知名大飯店等等傳奇。
找了不錯,甚至是原裝進口的一流產品,再找個操盤手經理人弄套制度,門面裝潢的很豪華尊榮,還說是自買的資產,這些金主自認為是大善人,提供了創業機會給中下階層的人群,改變一生的機會,滿口仁義道德!
若人對了,還有持續經營的本錢;若做不起來開始賠錢了,就一直改制度,到直銷商越來越少,一直賠錢時,就收攤了!
他們也無所謂,因為老板們其他的傳統行業,還在賺錢啊!那您辛苦建立的組織呢?
各位,不只是有無直銷經驗喔。若沒有的話,您不是拿您的人脈,金錢與青春陪公子念書嗎?
外行的老板加上虛位無權的總經理,就只有一種亂象:“計劃不如變化;變化不如老板一句話!”
若老板及總經理是行家,但是主要產品是代理的,最好也要小心打聽看看!
我認識一些代理世界名牌到臺灣來的老板們,他們背后有一段段辛酸血淚史…
砸了重金,拿到臺灣區代理權,再砸巨資找名藝人代言,努力鋪通路,業績上來開始賺錢時,代理就被收回去了!那做不起來,就更不用講了。
高科技日新月異,速度之快,連上市的科技業大老板都戰戰兢兢,怎能讓您永續經營呢?別太天真了!
當您去聽說明會時,嶄新的科技真令您心動!也完全同意臺上講師說的龐大市場與商機,開始經營時,談10個人,進來10個,真是比保養品,保健食品好做多!
可是才領沒幾次的獎金,市場上就多了十幾家一樣的公司出來,產品比您先進,售價比您低,連制度都不用比,您的組織就崩了…。
您只好再加入更新的那一家,再加入更新的那一家,再加入更新的那一家,最后您就晉升為直銷難民了。
然而大部分的公司,人云亦云,看市場流行什么,就找臺灣工廠OEM一批出來順應潮流,產品系列一大堆,沒有核心產品,價位都比別人高,讓您很難去與他人競爭。
7、 有研發能力,有工廠,但是除了直銷通路之外,傳統通路也來賣的公司
對當月個人業績營業額要求過高,公司制度要求加入就要投資大筆資金購貨才能享受利潤分配的公司要格外小心,只有超人才能保證每個月銷售那么多產品。
傳統行業要凈賺一億,請問要投資多少個億才可能?直銷行業卻是可以讓您小投資而個人年收入就可能上億臺幣的行業!
鴻海的電子產品,若沒銷到其他國家,有可能年營業額達9,117億臺幣嗎?不管哪個行業,臺灣的市場的確太小,因此您選擇的公司,有無其他國家的市場開發,就攸關您收入的高低!
幾乎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有計劃也好,無計劃也好,都想到臺灣來試試。
于是在美加澳馬加入直銷公司的華僑,不管公司來不來就回臺灣來推薦,弄了一群人,最后“一場存貨,一場夢!”公司根本沒有計劃與準備來臺灣;
另一種小型,年輕美商公司,因財力不足,所以讓直銷商在前面沖!沖!沖!到時看看哪一個國家有業績才開哪個國家,所以有些偷跑的外商公司,最后無疾而終就是這樣。
以上十種直銷公司,讓一些對直銷有夢,也愿意拼命一搏的好人,從直銷商變“直銷傷”!聽到直銷,就嚇死了,再也不愿聽,也不愿做…這對正派經營的公司及業界來講都是損失。
若您正要或已經加入,請速用這“十不檢驗標準”來避免自己選錯!
本文系轉載整理,僅供參考,歡迎轉載分享,幫助更多人!
綠之韻生態紡織眾直銷公司中獨支一秀,再次至尊具樂部逆向營銷自動化系統解決了眾多直銷難題免費體驗搶占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