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3094/
直銷企業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網絡,帶來了龐大而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不像一般電子商務公司那樣要花很大的力氣去開拓消費隊伍。而直銷企業銷售的是自身企業的產品,固有的消費群體一般對公司產品都比較了解,并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又免去了對產品和交易方式的不信任。
隨著直銷立法進程沓沓的腳步聲,人們似乎已看到了中國直銷大門即將開啟。
此時的電子商務也已渡過了嚴冬,網絡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以及外部環境的改善,使各類電子商務網站也漸入佳境。
二者的結合似乎成為了一種必然。
繼安利、雅芳宣布大力推廣電子商務以后,國內部分企業也瞄準了“直銷+電子商務”模式。盡管直銷市場目前仍處于開放的前夜,但在“直銷+電子商務”背景下,各種所謂新型的營銷方式正日漸興起。
前奏
與眾多看中中國直銷市場開放機遇的企業一樣,中山盛仕銘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仕銘)同樣在為市場籌備。不過,其總裁李路梓更喜歡將盛仕銘的模式稱為“電子商務+消費儲值+消費增值”。“因為要說‘直銷’現在還太敏感,國家還正在制定直銷法規。我們在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的時候,他們也要求我們等等再說。”
不過,盛仕銘倒是靠在國外以直銷起家的。2000年1月,李路梓在俄羅斯創辦SIGCESS
INTERNATIONAL
SYSTEM,目前已在歐洲30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和分支機構,海外經銷商人數超過40萬人,去年銷售達5億多元。2003年1月,李路梓注冊成立盛仕銘保健品有限公司,依托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開拓國內業務。
但國內畢竟對直銷市場暫時還未開放,于是盛仕銘祭出了“電子商務+消費儲值+消費增值”營銷模式。李路梓表示,“盛仕銘也意識到了國內還未正式開放直銷市場這個問題,我們目前正在做好拿下牌照與沒有拿下牌照的兩手準備。如果我們沒有在第一批拿下牌照,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電子商務+消費儲值+消費增值’的營銷模式,繼續發展;如果拿下了牌照,則會采用‘直銷+電子商務’的模式開拓中國市場。”
所謂的“電子商務+消費儲值+消費增值”,據李路梓介紹,它的理論基礎來源于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阿克勞夫(George
Akerlof)等人的信息不對稱理論。這個理論的原理是“許多市場都存在信息的非對稱現象:買賣的一方往往掌握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如企業經理和董事會比股民更了解企業的未來;借貸者比貸款方更了解自己還貸的能力。而一個市場經濟的運作,需要買者和賣者之間有足夠的共同信息。如果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就有可能在限制市場功能的發揮,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使整個市場不復存在。”運用這個理論,再加上目前流行于市場的“消費累計積分制”等新的營銷方式與理念,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使廣大消費者能夠通過互聯網充分了解公司產品,解決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還使消費者通過購買、使用公司產品得到剩余的、可以累積的消費價值,從而解決了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產生的利益不對稱問題。
不過,有關人士認為,互聯網盡管為資訊傳播提供了便捷方式,但互聯網的信任體系并未完全建立,互聯網能否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還有待時日。
外環境配套問題
其實盛仕銘采用“電子商務+消費儲值+消費增值”僅僅只是第一步,其長遠規劃是期望拿到直銷牌后,采用“直銷+電子商務”拓展中國市場。
對于這種模式,美國捷星公司創始人Bancino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就一般的電子商務模式而言,一般是關注后臺處理能力而忽視了完善的營銷模式,另一方面,顧客也擔心電子商務是否可靠,是否值得在網上交易。他認為“直銷+電子商務”卻很好地解決了此類矛盾:“直銷企業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網絡,帶來了龐大而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不像一般電子商務公司那樣要花很大的力氣去開拓消費隊伍。而直銷企業銷售的是自身企業的產品,固有的消費群體一般對公司產品都比較了解,并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又免去了對產品和交易方式的不信任。”
既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取長補短之法自然是合二為一。
盡管將“電子商務”與“直銷”結合起來在國內還屬于比較新型的營銷模式,但在國外卻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早在1999年11月,雅芳新任首席執行官鐘彬嫻走馬上任的時候,便抓住剛剛興起的電子商務熱潮,開展網上銷售活動。幾年下來,雅芳全球電子商務每年也有幾十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也就是在同一年,安利的母公司---美國安達高公司(ALTICOR)就成立了一家獨立的電子商務網站—捷星(Quixtar)。目前Quixtar在北美電子商務網站中已排名第五,承擔了安利全美80%的銷售業績,去年更是完成銷售10億美元,占安利全球50億美元銷售額的20%。不過,在中國市場卻相去甚遠。2003年安利(中國)通過電子商務完成的銷售還不到總銷售額的1%。
其實安利早在2002年便雄心勃勃地計劃在中國推行“復合電子商務”,后來并無多大建樹。其大中華區系統開發總監劉倫凱在去年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當時發展緩慢的原因,其一是國內物流產業不發達,其二是國內電子支付手段還跟不上。去年年底,安利對電子商務重起爐灶,劉當時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物流產業已經不再成為障礙,但網上支付仍將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
不過,李路梓認為現在電子支付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李告訴記者,自去年年底以來,原來5大銀行之間業務不交叉及不能跨行結算的瓶頸已經得到解決,特別是企業賬戶對個人賬戶之間的結算問題已經解決。盡管部分地區的銀行網點和互聯網并不發達,李路梓認為,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均會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盛仕銘計劃先做試點然后再分步推進。
網上“非法傳銷”陰影
就在一些企業瞄準“電子商務+直銷”模式的時候,非法傳銷活動卻早已扯著虎皮當大旗,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進行欺詐活動,并且更具欺騙性,危害性也更大。由于我國在電子商務交易法規方面的缺失,又使這種欺詐活動更難以監控。
在去年由商務部外資司等部門主辦的“廈門投資直銷業”論壇上,上海市工商局負責人在分析非法傳銷新特點時,特別強調指出,“新特點之一便是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交易組織的虛擬性,傳播的隱蔽性,數據傳輸的快速性以及可加密性等因素特點進行傳銷。從而也使非法傳銷更具危害性,傳播地域更廣,傳播人數更多。”
事實上,網上非法傳銷活動已引起了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4月上旬,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級工商機關組織開展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專項行動,對“美國遠程教育”、“美國互聯網基金”等一批傳銷和變相傳銷組織的違法活動,一經發現,堅決予以取締。而“新智網”也遭遇媒體曝光。
李路梓認為,網上非法傳銷與原來的非法傳銷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在通過詐騙手段快速圈錢,而區別其與直銷模式不同的一個重要地方,則是看其是否以銷售優質產品為目的,“如果是以圈錢為目的,無論是地上的非法傳銷還是網絡上的非法傳銷,都是一種欺詐行為。”據李路梓透露,目前盛仕銘已經控股了一家產品科研機構,并且計劃年底再控股一家,為盛仕銘的產品提供品質方面的保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要區分直銷與非法傳銷原本就比較復雜,非法傳銷披上電子商務外衣后,將為打擊非法傳銷更加增添了難度。但該人士承認,直銷結合電子商務等現代市場手段,確實能為營銷渠道帶來積極的元素,是正是邪,都需要企業和社會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