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3094/
直銷人誤區一:直銷是21世紀發財的最后一班未班車
這是在多年直銷研究和實踐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調侃的講這個是高速磁懸浮列車,還是自行車。其實,這是某種溝通時的即興之作,沒想到變成行業中一直流傳的理念。
其實,直銷在50年前,只是營銷方式的的一種創新。是將傳統的利潤分配進行的一次變體和改革而以。借助于市場倍增學的幾何數率在一定機率下出現的倍增現象而發明的,將大量的商業廣告費省下,加之簡少中間批發環節的費用,合理地返還給直銷商的一種方式。直銷的騰飛還仰仗于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才有了今天一年全球上千億美金營業額的佳績。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今天的知識爆炸和經濟過熱的社會中,各種經濟形態都有長足的發展,計算機不僅僅影響著直銷業,也同時影響了其它經濟模式和營銷方式,比如世界企業500強中直銷行業并不是主流。而傳統的零售業大型倉儲式的的超市的誕生也刺激了新一輪消費走勢。所以我認為,將來過于強調這樣的概念是一個落伍的表現。
直銷人誤區二:金錢=成功
每每到一間公司參觀或公司每月刊上都可以看到這間公司成功人士的巨幅照片,有的在豪宅、名車前很是風光,有的拿著大大的支票,這里我想說明一點,我對直銷業的激勵機制一直非常認同,而且也是別的行業很難學到的。我服務的公司年底也會召開大型年會,也會獎勵一年來的成功者,這個非常必要。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社會是多元的,真的有錢就是成功嗎?這其實是人各有志和認同觀的問題,本身沒有對錯,但是,如果行業中迷漫著盲目拜金主義思維時行業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會受到挑戰。我指的是盲目的。
我在讀姜汝祥博士《差距》一書時很受啟發的是王石先生的點評部分的一個例子:美國的摩托羅拉和德國的蔡司(Zenith)進行比較發現,摩托羅拉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幾代CEO(祖孫三代出自高爾文家族)都不盲目的只求利益,而是企業的發展和管理者與員工的職業道德,這反而加大了社會的認知和企業的拓展空間,相反蔡司的拓展空間就小了很多。“人”最重要。
所以我認為直銷業要加快向其它行業學習,改變肓目只求金錢而忽略了企業內核文化的建設,由于直銷業的特性,經銷商是自由流動的,因而,有的企業領導人認為:如果我對經銷商做培訓教育不僅花錢也可能替別人做嫁衣,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這個行業人員的素質如何提高呢?這也是一個誤區,如果在這個行業中,大家都沒有這種想法,行業經銷人員的素質就能提高,反而能增強經銷商對行業的忠誠度。
從另一個角度講,同其它行業一樣,成功是有比例的。如果,我們不只反復強調:金錢=成功。
即使有的伙伴不一定賺到很多錢,他只要在經由參與的公司營運后在學習上、個人價值觀和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提高,為他將來的大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也不會感到失落,反而會是一種慶幸,你說呢?
直銷人誤區三:外資直銷公司和民族直銷公司形成對立
這是一個由來以久的問題,其實早期這是個別國內民族企業為了創造業績打出的一張牌而以,是行銷戰略的一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行業中的觀念,近期由于國家提出外資直銷企業可能先批準運作后,這種矛盾顯的十分突出,對立情緒也越來越強烈。其實以我的看法,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行業中外資企業和平相處,公平竟爭。如汽車業、彩電業、手機業等,當然客觀背景不一樣,但事實在國外沒有直銷業這么分的那么清楚,而且還有幾分敵對。這對行業大局沒有一絲好處,其實我們發現,過去打著反外企的公司,也是最早開發國外市場,也是最早悄悄將內資轉為外資的。
我認為,將來在行業協會的統一管理下,不分中資外資,不分開業早晚,不分企業大小,不分企業背景,真正地和平相處,對外給主管部門留下好印象,對內對于行業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直銷人誤區四:一次性買到最高職級
傳統生意代理制是將各種進貨價位和進貨量分為大。中。小代理,加盟進貨者很清楚根據自己能力可以進多少貨,進貨量越大價格越低,但絕對沒有級別問題。
而直銷業就不同了,直銷是級別越高拿貨價越低,因而有的人就鉆公司制度的空子,直接購買一批產品上到最高級經銷商。
中國直銷網上9·18有一篇關于一位×利公司的經銷商,在上級的誤導下一次性購2萬多元的貨,結果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產生了上當感,不僅對公司同時對行業也產生很多負面的看法。
直接買到最高級的好處只有一條:對上級獲利有利,別的沒有任何好處。
有的人一次性拿出很多錢進貨之后,壓力加大尤其是他沒有真正的靠團隊的自然成長升級,盡管是高級別但是沒有任何團隊,也沒有帶團隊的經驗,再加上剛剛開始這個生意,在銷售上不一定有經驗,所以失敗大于成功。
佳信佰咨詢qq10588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