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人們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變得平淡和稀少,真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趨勢。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懷,越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減少,越需要人間真情。在寂寞的生活中,一個問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句溫暖的話語,都可以讓人感動。
公司年后召開全體營銷大會,分公司的營銷將士全部回總部開會,我也是工作人員之一。在結束大會的晚宴前,一個女同事,主管,我,我們三個在一起,也都是大會的工作人員。我問,我們在哪里吃飯。主管說,只剩下一桌留給工作人員的??赡苁强紤]到工作人員有十幾個,一桌坐不了。主管說,
直銷如果不去一起吃你們就自己安排吧,然后走了。我沒有管那么多,徑直去了晚宴找個地方??膳率呛芤孀拥?,一個人回去了,到外面吃了一點東西。
哪怕一桌坐二十個人,也是要叫所有的工作人員一起吃飯的。緊張的團隊工作結束了,一起聚餐,這是一種團隊的氛圍,不要少了任何一個。主管沒有安排女同事吃飯,我相信女同事不會有什么意見,但肯定不會因為沒有吃到飯而高興。做主管的,即使有難處,但是心一定要到,我們常常把心掛在嘴邊,如果連這份心都沒有,那就沒辦法。
主管要維護部屬的利益,這個問題我們有專門的討論。那主要是在不違背公司制度的情況下,部屬應得到的利益或者部屬可以獲得的利益,主管要懂得維護。而從“仁”的角度強調主管要關心部屬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種關愛、體恤和尊重,著重情感的表達和人性的體現。
唐太宗貞觀二年,京城長安一帶久旱無雨,引發蝗災。唐太宗李世民心急如焚,覺得呆在宮里不是一個辦法,于是到地里巡視莊稼遭災情況,慰問受災百姓。
一天,李世民在巡察的時候,看見蝗蟲,就捉了幾只,禱告說:“人有糧食吃才能活命,可今天你吃莊稼,禍害老百姓。老百姓有了過錯,責任在我一個人。你要是有靈,就吃我的心,而不要禍害老百姓??!”說完就要將蝗蟲吞下肚里。
大臣們連忙勸阻說:“吃了蝗蟲恐怕會致病,皇上千萬不要吃?!?
太宗回答:“我只希望把災禍轉到我一個人身上,哪還顧忌什么疾病呢?”于是斷然吃下了蝗蟲,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這是個特殊的案例,唐太宗是皇帝,在那個時代,整個國家都是他的,人民沒有飯吃,他的這個國家也就受到影響,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唐太宗心急如焚也是理所當然。但自古以來,不顧人民死活,搜刮民財,只圖自己安逸享樂的皇帝和官員在歷史的更替中何止幾人?而且很多在歷史上都留下千古罵名。正如我們今天的一些老板,只知道賺取工人的血汗錢,卻不知道給工人應有的利益,別說買保險,連正當的工資都不給;甚至出現工人為了討工資,只能以跳樓警示世人;有的人為了討要工資遭人毒打。這是一種怎樣的人世凄涼,這樣的老板賺了一些錢,但卻缺失人性,會遭到輿論的譴責和人們唾罵。從易經的角度看,是要受到報應的。
每個人的胸懷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大度,有的人喜歡計較。但胸懷是可以磨練的,如果注重“仁”的修煉,懂得關愛,那么,一個仁厚大度的卓越管理者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老板要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有一批人才為他衷心耿耿地工作,有值得信賴和可以托付的人。
直銷軟件部屬和老板不在一條船上,是沒有辦法合作的,所以職業經理人就和老板分道揚鑣。這種情況并不都是職業經理人的問題,有時可能是老板太斤斤計較,有時是老板胸懷太小,有時是做老板的不懂得關懷部屬,缺失愛心,一開始就沒有把部屬當自己人看,結果別人只好另覓東家。劉邦的故事是我們永遠也咀嚼不完的話題,而且越咀嚼越有味道。其中韓信因為念叨著劉邦對他的好而忠心的故事令人良思深遠。
韓信攻下的城池越來越多,隊伍實力越來越龐大,韓信偏楚,則漢亡,韓信護漢,則楚亡。韓信剛打下齊時,劉邦被項羽所困。武涉和蒯通來游說韓信棄漢投楚。韓信曰:“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翻譯過來是:“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劉邦可以把自己的食物給韓信吃,把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這對于一直過著饑餓貧困生活而且受人欺凌的韓信來說,一定是無限感動,感激涕零。就憑劉邦的這一關心部屬的舉動,當有人勸他背棄劉邦時,韓信能不想到嗎?劉邦不識幾個字,卻能掌控能人,實在偉大。
文章來源:http://www.wisdsoft.net http://www.jt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