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184/
人們渴望上天賦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擁有高智慧,卻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習慣。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盧致新在談到成功的人們似乎永遠在失敗的原因時說:“習慣兩個字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于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到處溜達;一個人習慣于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
可見,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在《培根論人生》一書中,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曾專門論述了習慣與命運的關系。他深刻地指出:“人們的行動,多半取決于習慣,一切天性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有力,在這一點上,也許只有宗教的狂熱可與之相比。除此以外,幾乎所有的人力都難戰勝它。即使是人們賭咒、發誓、打包票,都沒有多大用。”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會議期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
“是在幼兒園。”
“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這段話是令人深思的。從幼兒園學到的最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也說明從小養成的習慣會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
習慣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從小就該建立一種好習慣。幼年學習語言,輕松又自如,中年以后就很困難,這是一種習慣。 3~12歲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兒童成長是由四塊基石決定,即自信、興趣、習慣、能力。自信產生興趣,興趣養成習慣,習慣化為能力,而核心是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有了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寧。
有這樣一首小詩:《釘子》------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國家。
這首小詩,雄辯地說明 一顆釘子與一個國家的關系,細細品味,就可以看見小詩里寓示著一個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須從小事做起,而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唯有從小事做起才行。誠如教育家蒙臺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因此,從小就應該養成一種好的習慣。一本叫《少年兒童研究》的雜志發表了一篇調研報告《悲劇從少年開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調查》。調查表明,115名死刑犯從善到惡,從人到鬼不是偶然的。他們較差的素質和積累的許多缺點,是他們走上絕路的潛在因素,是罪惡之苗,是悲劇之根。他們中的30.5%的人曾是少年犯,61.5%的人少年時犯有前科,從小就有不良行為習慣,漸成劣跡,終致死罪。
柏拉圖曾告誡過一個游蕩者說:“人是習慣的奴隸。”英國詩人德萊敦也說:“首先我們養成習慣,隨后習慣養成我們。”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這“不同”的基本點就是行為習慣的不同。
又有人對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作過研究,發現良好習慣與健康人格是他們成為杰出青年的重要原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慣是前行的槳。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自習課安靜地做作業,晚上復習鞏固,已成習慣,學習不努力,就跟不上進度。
“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好的習慣對于人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滿身惡習的人,是成不了材的;唯有習慣良好的人,才能實現自己人生的輝煌目標。
習慣決定命運案例1:
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報酬豐厚,要求嚴格。一些高學歷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就要如愿以償了。但誰都沒想到最后一關碰到了麻煩。這一關是什么呢?總經理要親自面試。
一見面,總經理就對大家說:“很抱歉,年輕人,我今天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啊?” 年輕人說:“沒問題,總經理,你去吧,我們等您。”
總經理走后,這些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圍著總經理的大寫字臺很有興趣,寫字臺上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結果,大家是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沒有一個閑著的。看完了還互相交換看。
10分鐘后,總經理回來了,總經理說:“面試已經結束。”
年輕人很奇怪,說:“沒有啊,我們在等您,還沒開始面試呢?”
總經理平靜地說:“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不能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這些年輕人目瞪口呆,全傻了。因為從小到大,就很少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所以,在不知不覺之中痛失了這個機會。
一個壞習慣使你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使你走向成功。
習慣決定命運案例2:
20世紀60年代,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當時幾十個宇航員在培訓,為什么加加林能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事件。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參觀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節,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感動了他。羅廖夫說:“我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習慣。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
德國的父母教育孩子就非常有意識。孩子心血來潮:“爸爸,我明天想去爬山。”爸爸不會說“NO”或“YES”,他會說:“你的計劃呢?你準備怎么去呀,跟誰去呀,帶不帶午餐,到哪個地方去?”“我還沒有想過。”父親就會說:“你沒想過的事不要說。”德國人特別講究孩子做計劃,老問你的計劃呢?這些習慣就使得德國人非常嚴謹。
良好的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漸形成的。要想自己的人生燦爛輝煌,就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只要有目標 ,堅持下來就能成功。